中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的重要性
当前,作物发生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愈来愈普遍,土壤中微量元素补充越来越得到农民的重视。那么中微量元素肥料有什么作用吗?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多少呢?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。
作物为什么要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?
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,其中碳(C)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(CO2);氢(H)和氧(O)来源于大气降水;氮(N)、磷(P)、钾(K)、硫(S)、钙(Ca)、镁(Mg)、硼(B)、锰(Mn)、锌(Zn)、铜(Cu)、钼(Mo)、铁(Fe)、氯(Cl)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贮存量,可提供给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。其中氮(N)、磷(P)、钾(K)通常称为作物营养“三要素”,或称大量元素;硼(B)、锰(Mn)、锌(Zn)、铜(Cu)、钼(Mo)、铁(Fe)、氯(Cl)元素作物需要量小,称作微量元素;钙(Ca)、镁(Mg)、硫(S)元素需要量介于中间,称中量元素。中微量元素的作用:
(一)提高农作物的产量
中、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0%以上,一些高产田由于长期过量的使用N、P、K等常量元素肥料,土质恶化,增产幅度已很有限。针对性地施用微肥,是提高中、低产田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,也是维持高产田连续增产的重要手段。
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施用微肥都有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。一般可达到5%~50%,尤其是中、低产田效果最为显着。在一些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的地区,针对性的在果树、蔬菜上使用微量元素,最高增产幅度可达一倍。
(二)改善作物品质
大量全元复合肥料的施用,改善了作物的无机营养平衡,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,而且使农产品的品质大为改善,一些地方性缺素造成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。农产品尤其是粮食、蔬菜、水果的蛋白质、糖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含量升高,风味更好,对棉花、红麻等经济类作物,还可增强纤维强度。
(三)减轻作物病虫害
由于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,使农作物所需的各种元素得到了平衡合理的供应,这就**增强了作物的抗病、抗寒、抗高温、抗干旱的能力。如作物施硼以后,能促进糖在体内运转正常而抗性加强,B-糖络合物是酸性较强的络合物,使细胞液反应偏酸而不利于病菌生长。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:
(一)微量元素的吸收形态
植物只能吸收能溶于水的显离子态或螯合态的元素,铁(Fe)是以Fe2+或金属螯合物形态,锰(Mn)是以Mn2+或金属螯合物形态,锌(Zn)是以Zn2+或金属螯合物形态,铜(Cu)是以Cu2+或金属螯合物形态,硼(B)是以H2BO3-形态,钼(Mo)是以MoO42-形态,氯(Cl)是以Cl-形态,钠(Na)是以Na+形态。
(二)土壤中微量元素可给性的影响
土壤中许多微量元素并不缺乏,可是一般均以稳定的化合物存在,不能被植物吸收,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可给性受许多因子影响。
酸碱度: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可给性一般是在酸性条件下升高,在碱性条件下下降。一般来说,将pH值调至6.5是比较合适的,将有利于土壤可给性微量元素的增加。
氧化还原电位:氧化还原电位对多种化合价的元素影响较为明显,如植物吸收的是Mn2+,土壤处于还原状态时,有较多的Mn2+供植物吸收,水稻田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便是这样;而在质地很轻的呈碱性反应的旱地土壤锰处于高价状态,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。
有机质: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,有机质的分解产物,如腐植酸对微量元素具有一定螯合能力,而直接影响其可给性。
(三)必需营养元素间的拮抗作用
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处于土壤的复杂体系中,各元素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作用,又有拮抗作用。例如,土壤中富含磷或大量施用磷肥,往往会导致或加重农作物缺锌现象,而磷与钼之间又存在相互促进作用。两种元素同时施用的效果大于分别施用的效果,在磷肥未满足需要时,钼肥的效果往往表现不出来。
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用量:
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土壤施用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大致相当,甚至更多,而微量元素肥料的土壤施用量较少,例如多数大田作物亩施用量,硫酸锌只有1~2公斤,硼砂只有0.5~1公斤。果树和蔬菜等经济作物高一些,一般每亩也不超过3~5公斤。所以多在播种或移栽前将微肥与潮干土或腐熟有机肥混拌均匀后,与基肥一起沟施或穴施。另外,多数微肥与磷肥混拌后会形成难溶性物质,相互降低肥效,所以两者不要混合在一起施用。
全球网赌十大官网专业生产聚天冬氨酸、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,质量稳定,量大从优!
欢迎留言